陈佩斯携《戏台》“王者归来”
本报记者 袁云儿
时隔多年,“喜剧之王”陈佩斯又回来了。
由陈佩斯自导自演的京产喜剧电影《戏台》自7月25日正式上映以来,凭借不俗口碑获得较好市场反响。截至7月27日晚,影片在豆瓣取得了8.0的高分,累计票房已达1.76亿元,最终票房有望突破5亿元。
展现民国乱世众生相
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、最喜爱的喜剧大师之一,陈佩斯曾经稳坐八九十年代内地喜剧电影头把交椅,“二子”系列电影和《瞧这一家子》《孝子贤孙伺候着》《太后吉祥》都是大家百看不厌的经典作品。1998年主演电影《好汉三条半》后,陈佩斯逐渐淡出影视圈,将重心转向话剧舞台,此次重新出山,业内和观众均翘首以盼。
《戏台》改编自陈佩斯自导自演的同名话剧,自2015年首演以来,长演不衰,一票难求。电影演员班底,陈佩斯也拿出了黄渤、姜武、杨皓宇、尹正、余少群等全明星阵容。
《戏台》故事设定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,讲述江湖戏班在强权夹缝中求生的故事。电影基本遵循了话剧结构和故事,展现了民国乱世飘萍的历史背景、时代洪流中的众生相,还有老北京市井风情、京剧传统等文化民俗,可供观看与回味的内容非常丰富。
影片做到了把每个场景、每个镜头利用到极致,前景与后景、主线与闲笔都安排妥帖。比如前景里主角忙着四处救火,背后的小戏娃们就在师父严格教导下练踢腿;出现暴力场景了,师父不忘捂住小孩的眼睛;前景舞台上的气氛瞬息万变,后景中锣鼓师傅们的表情也随之变化,非常有戏。
经过10年话剧舞台打磨过的台词,一字一句都颇见真章,既能塑造人物、推进剧情,又简练活泼,听起来极富语言美感,不少遣词用字还很有老北京方言的味道。
演员全员表现出彩
电影版虽然多数主要演员和话剧版不一样,但他们都在片中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芒,相互辉映。
展开全文
黄渤再次饰演草根小人物——包子铺伙计大嗓儿,虽然草根角色是他的“制霸区”,但这次他的表演又有突破,把一个傻乎乎、痴迷京剧的小人物演得亲切可喜。
姜武饰演的军阀洪大帅,兼具天真淳朴与暴戾残忍,影片矛盾冲突皆因他而起,但这个人物背后也有讲义气和恐惧失权的一面,让人感受到角色的复杂性。
两位青年演员尹正和余少群让人惊喜。二人饰演的都是当时的顶流名角,一个阳刚,一个阴柔,扮相和身段都挺不错,尤其余少群,一颦一笑都极有韵味,演员、角色、虞姬三重身份叠加,戏内戏外互为映照。
杨皓宇让人感受到好演员“一人千面”的功力,所饰角色的胆小和圆滑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即便是片中的背景板龙套角色,如戏娃、锣鼓师傅、卫兵、观众、包子铺老板等,都演得生动精准。
“陈氏喜剧”魅力不减当年
如今喜剧以段子、抛梗等笑料大行其道,《戏台》则让大家再次领略到“陈氏喜剧”的精妙与魅力。陈佩斯不愧是多年钻研喜剧的大师,营造出的戏剧氛围、设计的每一处笑点都可见功力深厚。
以陈佩斯为代表的演员凭借超强表现力,将表演分寸和节奏拿捏得炉火纯青。如今的陈佩斯,早已不是那个当年最深入人心的二子、小偷、小舅子这类吊儿郎当的角色,而是增添了不少沉稳与积淀,在克制和收敛中演出人物性格和喜剧感。
他饰演的侯喜亭,机智周全,能忍能装,但内心还有对艺术和传统的坚守。全片他都在到处收拾烂摊子,想方设法把这出戏唱圆,为此牺牲掉尊严、职业操守,没想到最后还是事与愿违,让人想起《茶馆》里的王利发。这是陈佩斯喜剧最动人的一点:笑中带泪,笑中有讽刺、有批判。
《戏台》的底层逻辑就是以小见大,通过一次演出的遭遇剖析人性、讽刺乱世。这样构思出来的喜剧作品不是轻飘飘的一笑而过,而是让人在笑过之后有思考、有回味、有嗟叹。
评论